玉,今生有缘
散文  2013年11月30日  阅读:646

"玉,石之美者。"

古人云:"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、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"。由此可见玉在国人眼中之弥足珍贵!

"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返"。在古代,受经济、环境、交通、通信等条件的制约,采玉、制玉、传播玉、能拥有玉面临诸多困难,也许是因为采玉的艰难、淘玉的艰辛,传输玉之困难,才使人们更加怜玉、珍惜玉吧!"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"。在汉代,因帝王、皇亲大臣喜玉,為便于玉的运输,而专门在甘肃设驿站,并取名"玉门关",足见古人对玉之宠爱!

追溯玉的起源,中国玉文化有近八千年的历史(专家考证)。玉有五徳: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 。勿容解释,皆爲溢美之辞。"凝天地之精华,聚日月之灵气"!国人对于玉早已在内心深处超越了其自然属性,賦予灵性、美感,几乎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。君子比徳于玉,包含了太多的内涵: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、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、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、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、守身如玉的执着坚贞爱情!玉已成为的中华民族美好、友爱、高尚、圣洁的象征,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"以玉比德,君子佩玉,无故玉不离身"。可見,玉之重要!

接触玉是很偶然的事情,十多年前到新疆初识和田玉,心中的感觉那不过只是美丽的石头。虽朋友馈赠,因不知已有所获而不知喜、不知惜!喜欢上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可以讲是一种心灵的感应,更是一种缘分。在古代,玉是身份、财富、地位的象征,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!"盛世藏玉,乱世藏金"。在当下,喜玉、藏玉,我想更是一种社会进步、一种文化积淀。

懂玉、识玉、鉴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今天,和田玉己渐渐失去了产地的意义,新疆、俄罗斯、青海、韩国玉统称為和田玉,但其价值因产地不同可身差千倍!新疆和田玉以温润和油性爲第一特征。"白如羊脂、绿若翠羽、黄如蒸栗、赤如鸡冠、黑如纯漆"。按其色可分:白、糖白、青白、烟青、红、黄、碧、墨、青花等;其中因红玉、黄玉质好量少,其价值不亚于甚至高于羊脂白玉。按其产地新疆和田玉又分籽料、山流水、戈壁料、山料。籽料因年代和形成原因形成各种皮色,如枣红皮、桂花皮、秋梨皮、虎皮、洒金皮等。现在上好的羊脂白玉和田玉籽料每克已达2-3万元,价格远超黄金;俄罗斯籽玉也紧随其后,价格不菲;青海玉因涉及奥运金牌也价值飚升。

玉是珍贵的,价值不菲。但爱玉有时真的与她的本身的价值无关,应该是一种玉缘!年初因职责所系来到南疆喀什、和田。耳闻目染,不经意间对和田玉有了新的认识,也可以讲是一种升华。几个月前,曾利用周末工作之闲暇和几个朋友一起,在一位经营和田玉生意的朋友引领下去了喀什的玉石交易市场(玉石大巴扎),面对广袤的大厅,嘈杂的人群,眼花缭乱的原石、成品,真感到无从下手。后经朋友推荐选了一个200多克重,价格几千元的和田籽料心状卵形原石。初看,除了皮色不錯外,表层混沌、底色发青、微黄,非常的不起眼。当时听朋友讲玉在河水中冲涮能净玉,玉在人手的盘玩能养玉,"人养玉三年,玉养人一生"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,迄今经过几个月的把玩,原先干涩的表面变得温润、质地变得细腻、致密、纯净,局部葵花似的皮色变得自然,光蕴而内敛,真是太神奇了!

玉沉淀千年却历久弥新,这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灵光、一种智慧、一种缘分。 惊讶之处,我似乎找到了玉只所以能传承千年、人们崇玉、赏玉、玩玉、藏玉、钟爱玉的理由了。玉取之于自然,汲天地之灵气,赋予时代之精神,抛开玉的本身价值而言,玉带给人们的何尝不是一种惊喜、一种宁静、一种慰藉!若今人皆能知玉、识玉,"君子比德于玉"。以玉徳去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,对如今浮躁的人们来讲何尝不是善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