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秋韵
散文  2016年11月06日  阅读:843

秋风起,秋雨凉,秋浓添衣裳。不知不觉间,空中漂下一片片黄叶,不情不愿地从母树上挣扎着、翻滚着缓缓落下。“一叶知秋”,古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句大多都是凄风苦雨,枯草落花,雨打残荷,雁鸣长空⋯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、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、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、“心绪逢摇落,秋声不可闻。”、“鸿雁不堪愁里听”。让人感到萧瑟的秋日,一种愁夜凄冷寒瑟的情景,产生了无限哀愁、伤感和怆然。“境由心造”。我更欣赏刘禹锡的《秋词》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景调雄浑壮美,格调昂扬激越。品赏峻青的《秋色赋》、读郁达夫的《故都的秋》,那绚丽多彩的秋色,余味无穷、意蕴绵延的古蕴,平淡中却萌生了想去体验北京的秋天和那引人倾慕的秋韵。

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。首想的是春的明媚、夏的酷热、冬的寒冷;而秋则停留在雁南飞、霜叶黄、秋风凉这些似乎有些朦胧的片景和感觉。回想,进京定居己近三秋,看惯了高楼大厦、听惯了喧嚣、见识了车水马龙、人山人海;仔细想想,还真的无遐顾及文人笔下的北京的另一面,京城的秋、京地的树、京都的韵。

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入秋的北京,街道两旁的银杏树,在路灯柔和的灯光下,裹着金黄的外衣在秋风中诉说着、扑扇着。在北京四环里的胡同旮旯,“百花深处好,世人皆不晓;小院半壁阴,老庙三尺草;秋风未曾忘,又将落叶扫;此处胜桃园,只是人将老。”此诗句虽略显凄婉之情,但却成了深秋北京胡同的真实写照,走在秋风瑟瑟的胡同,踩着片片落叶,清冷与寂寥中,蓦然想起辛弃疾的“天凉好个秋”的句子,不知不觉间感怀起京都的历史,内心填满沉甸甸的苍桑,让人心生无限遐想。

北京的秋天到处是诗情画意。北京的天是最蓝的,蓝得好似澄澈的海,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,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。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,鸽哨声声,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…… ——莫言《北京秋天下午的我》;陶然亭的芦花,钓鱼台的柳影,西山的虫唱,玉泉的夜月,潭柘寺的钟声。——郁达夫《故都的秋》;她总是看着我,轻轻地跟我说,‘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,我推着你去走走’,母亲是喜欢花的……又是秋天,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。黄色的花淡雅,白色的花高洁,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,泼泼洒洒,秋风中正开得烂漫。——史铁生《秋天的怀念》;故宫赏月。秋天的月,无论是瘦弱的,还是丰满的,总是最明亮的……俯瞰北京古城的色彩。紫禁城的红墙、金色的琉璃瓦、深红的廊柱、墨绿的古柏、汉白玉的雕栏……这些色彩总是异常分明。——鲁迅《北京的秋天》;景山日出;颐和园、景山、太庙、中山公园、天坛、地坛……这些历史上的古迹名胜使每个人都心胸开朗,流连忘返。——冰心《北平之恋》。用心去感受几位名家的描述,北京的秋天的确是很美的,只是平日的忙碌模糊了我们的双眼,雾霾影响了我们的心情,让我们无瑕去欣赏。

阳光照耀北京街头,俯瞰远望,随处可见一幅幅故都山水图,秋韵无穷。街道、胡同、白屋、红枫、翠柏、银杏,影影绰绰的亭台楼阁,起起伏伏的山形,幽幽晃动的人影,秋韵悠长。天安门广场,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金秋里飘扬,故宫在秋阳里灿烂,蓝天白云下,清风丽影,五彩斑斓,给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市带来了灵动和美丽,也让我们感受到北京特有的韵味。
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。一阵清风吹过,树叶儿们翩翩起舞,树叶落在水上,“水面落花慢慢流,水里鱼儿慢慢游”;树叶在空中慢慢升起又慢慢落下,静静地飘落,悄然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。深秋,感受着北京那独特的韵味,在古城变迁中,领略人世尘埃的陈年旧事,曾无数次在喧嚣闹市中想讨份清静自在,无数次想逃离琐事繁扰,但仍抵不过现实的无形羁绊,终究成梦。

细想,到了知天命的年纪,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守得一份安静,既是修为,也是境界。安静的夜,在这难得闲暇的时光里,沏壶醇厚绵长的老茶,以“静好如初、安之若素”的从容、“宁静致远、淡泊明志”的意趣、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闲适,任光阴在窗外流淌,静静感受那风与雨的缠绵,淡看流年烟火,细品岁月静好。